第114章 中国远征军(二)
老人的情绪得到宣泄之后,他用眼神向冷锋示意让其跟上自己的脚步。于是乎,两人就这样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地向前走着。冷锋跟随着老人的步伐,心中暗自惊叹这位老人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。每一块砖头、每一片瓦片似乎都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,他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。看着老人矫健的身影在林间穿梭自如,冷锋不禁感叹岁月并没有削弱他的体魄和精神。
渐渐地,他停下了脚步,老人抬起手,指向远方的山坡,同时嘴里还比比划划着什么。冷锋心中明白,老人这是因为语言能力有所退化,所以表达起来有些吃力,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不耐烦或是打断老人。他静静地站在一旁,注视着老人,等待着他把想说的话说完。冷锋知道,这种情况只需要让老人多与人接触一段时间,慢慢恢复和适应交流,就能逐渐改善。
等到冷锋看到老人走在一个个小土坡前不断啜泣时,冷锋的眼眶渐渐湿润了起来,他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迈的老人,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无尽的悲痛和思念。
在这一刻,冷锋突然明白了老人为什么会带自己来到这里,冷锋挺直了身躯,神情庄重地举起右手,向山野辽源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,因为这里埋葬的是红色钢躯,这里长眠的白骨都是助推太平盛世早一刻到来的英魂。
如今华夏盛世太平!”冷锋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,响彻天地,在每一座英魂的墓冢之间回荡着。他的目光坚定而锐利,仿佛能够穿透时间的屏障,与那些曾经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、英勇捐躯的先烈们对视。
在这片宁静的山野之中,冷锋的呼喊犹如一阵惊雷,惊起了一群飞鸟。它们展翅高飞,似乎也感受到了冷锋心中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。冷锋深知,自己此时此刻所说的话,不仅仅是对那位老人的承诺,更是向所有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的英烈们立下的誓言。
他站在那里,身形挺拔如松,身上散发着一种无坚不摧的气势。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毅和决心,仿佛在告诉世人: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,他都将毫不退缩,勇往直前。因为他背负着无数先烈们未竟的事业,肩负着保卫祖国、守护人民的神圣使命。
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,一动不动,仿佛想要把眼前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入眼中。他知道,这可能是他和这些人最后一次见面了,也许这一别就是永远。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不舍,但他也明白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自己要回家,他们也要回家。
老人缓缓地打开自己的包裹,从里面翻出了一面破旧的军旗。那面军旗已经历经风雨,颜色褪去,上面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,但它依然散发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。
冷锋看到这面军旗,心中涌起一股敬意,他连忙走上前去,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,仔细地整理着旗面上的褶皱。
虽然老人身上满是污泥,可包裹中的旗帜却仅仅染了一些灰尘,这面军旗见证了老人曾经的荣耀和辉煌,也承载着他无数的回忆和情感。看着这面军旗,老人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眷恋和感慨。
“回家!”老人嘴里突然喊出来,比之前的声音更为响亮,回荡山林之间穿透了岁月萦绕在战火纷飞的将士们耳中,他轻轻抚摸着军旗上的每一个角落,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些战友们的热血与豪情。
冷锋知道此时他已然放下执念,带着过往回到中国,讲述又一段被尘封的抗战岁月。
野人山区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地域,大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原始森林的风貌。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,地势复杂,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危险和挑战。这片土地曾经隶属于中国云南省,但如今已划归缅甸境内。
野人山的原始森林茂密繁盛,遮天蔽日,其中生长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。
据记载:野人山,缅甸语意为“魔鬼居住的地方”。野人山山峦重叠、林莽如海、树林里沼泽绵延不断、河谷山大林密、豺狼猛兽横行、瘴疠疟疾蔓延,是被认为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。
野人山的蚊虫、毒蛇、瘴气,让人防不胜防,而每一击都是致命的创伤。
中国远征军第 96 师、新 22 师以及第五军军部数万名将士历经千辛万苦,成功穿越野人山,抵达滇西地区。然而,各部队都遭受了将近一半的人员伤亡。
其中,跟随军队撤退的 40 多位妇女,仅有 4 人生还。而在整个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的 10 万总兵力中,因战斗而英勇牺牲的中国军人约有 2 万余人,但令人痛心的是,竟然有多达 3 万名战士长眠于野人山附近——大约在北纬 26 °东经 97 °的地方。
夏日,野人山大雨后,由于潮湿的天气加上蚊虫,一般人难以在此地生存,必须仰赖奎宁丸,才能避免在野人山感染疟疾。这里是一片广袤的丛林区域,同时也是充满危险的沼泽地。
野人山位于江心坡和南坎之间,这片神秘之地宛如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,山峦起伏,云雾缭绕,翠绿的植被覆盖着大地,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。
历史上,这块土地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,双方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立场。对于中国来说,维护国家领土完整、捍卫主权是至关重要的;而对于缅甸而言,他们也同样坚持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权益。
但是,据古书记载,缅甸北部的野人山一带原是中国疆土。最早在东汉时期,这里就是汉朝统治下的一个边塞夷地,每年都要将其出产的翡翠作为贡品献给中央朝廷。
从明朝起就已明确的列入版图,在清乾隆时期,翡翠就已作为中国国宝由朝廷亲自监管开采。只是后来缅甸洞吾王朝的兴起,加之英国殖民者的插手,将这大片土地划入缅甸版图,硬玉翡翠遂之成为缅甸的国宝,约定俗成,成为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