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9章
他那间特别的书房,就靠着胡同。
为了怕附近的人听见动静,他把胡同里其他的院子都买了下来。
所以附近除了乞丐压根没什么人出没。
而王员外不会把乞丐当人。
更不会在意墙角下缩着的小乞儿。
探听消息的小乞丐说当晚书房的烛光彻夜亮着。
时不时就有女人的惨叫声传出来。
还有王员外气喘吁吁的咒骂声。
小乞儿原话是,“沈掌柜,王员外是在杀人吗?他屋子里一直有人在哭喊求饶,还是不同的女人。叫的太惨了!咱们要不要报官?”
沈清棠摸摸小乞儿的头,“不用报官,因为县太老爷已经知道了。”
守在王家附近的小乞儿说,各个方向的大门、小门、角门都没有看见县令夫人出来。
沈清棠只能等。
等着看多方博弈里,谁最沉不住气。
等待是最让人心焦的事,沈清棠也难免有些心急。
为了静心,沈清棠只能做些别的转移自己注意力。
比如,思索秦征这一百两黄金怎么能让一万将士好过点儿的同时,也让自己赚点钱。
没人说助人就不能利己。
沈清棠拥军的同时也想赚钱。
想赚钱容易,想在苛刻的条件下赚钱难。
不能暴露他们的行踪,不能大批量采购物资。
怎么办呢?
沈清棠思索良久,拿过笔,在纸上写下五个字:经济内循环。
说白了就是哪里赚钱哪里花。
比如说沈清棠雇用万人中的十个人帮着她照顾田地、果蔬,每个人每天一百文的工钱。
然后秋收了,沈清棠会卖粮食、果蔬。
这十个人再拿钱来买沈清棠的果蔬、粮食。
他们吃到了粮食蔬菜,沈清棠赚到了钱。
沈清棠赚到钱可以雇佣他们中更多的人来工作,就能挣更多的田,卖更多的粮食。
经济岂不是就循环起来了?
当然,这只是举个最简单也最难实现的例子。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别说一人一天一百文,一人一天三十文,一天就要三百两银子。
从开荒到秋收,种成熟期最短的蔬菜都要一个月以上,最起码得准备一万两银子。
沈清棠可没这么多本钱往里垫。
秦征的一百两黄金也不够。
就算沈清棠不发工钱只管吃饭也费劲。
也不能只吃饭,还得穿衣呢!
再说,人活在世,总得有点儿精神需求吧?!
总之,想要谷中经济循环起来,还得想更稳妥的办法。
沈清棠在纸上写下一个又一个的词,最后连成一个圈。
她在最后一个圈上点了点,起身往斜对面走。
斜对面是沈记果蔬生鲜超市。
这会儿店里客人不算多,沈屿之两口子正在布货。
“棠丫头,你怎么来了?是店里出什么事了吗?”沈屿之装黄瓜的竹筐挪到墙边,抹着额上的汗,问。
沈清棠摇头,“店里没事。”
沈清棠反思,她是真把爹娘吓到了。
“我来是想跟你们商量一下,最近卖菜咱们能不能不收铜板了?”
“嗯?不收钱?”沈屿之不懂,“白送?那不赔本吗?”
谷里还有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呢!
棠丫头怎么还说起胡话了?
“当然不能做赔本的买卖。不过咱们可以物换物”沈清棠摇头,走到角落里,把冰盆挪出来,放在收银台旁,这样沈屿之能凉快些。
看来冰盆还是少,回头得再多做几盆冰。
“什么意思?”李素问拿了块干净的帕子给沈清棠,让她擦手上沾上水渍和灰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