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跃 作品
第92章 第 92 章
亲, 您的当前订阅率未达标哦,请耐心等待。 此时小姐问她裴安是方是圆,她只能答出来,是个长的, 但长相她不知道, 不过流言传出来后,她已经去问过其他院子的丫鬟。
是两年前的状元郎。
能被圣上钦点为状元的人, 除了文采斐然之外, 长相必须得出众, 王芸被关了多少年禁闭, 青玉也跟着陪了多少年, 并没有见过当年裴世子的风光。
听二娘子院子里的秋铃说, 两年前二娘子和四娘子还曾图热闹, 去过街上,亲眼见过。
“临安第一美男。”青玉复述了秋铃的话。
单从样貌而论,和她家小姐确实挺配, 为人嘛......且不论他那一扶对小姐造成的严重后果, 但他能在人危急时刻伸出援手, 人品肯定也不差。
是个好人。
可他是不是个好人,也解决不了小姐如今面临的困境, 两个人本就不相识, 谣言传得再厉害,也不是真的,邢家的亲事被搅黄了,裴家也不会为了她家小姐的名誉, 上门来提亲。
一个下午过去, 主仆二人坐在小院子里, 谁也提不起精神。
—
天色临近黄昏,歇停了半日的雨点又大了起来,陈嬷嬷送走了最后一个婆子,合上门后,回屋去搀扶软榻上的王老夫人,“都坐这阵子了,老夫人躺下歇会儿罢。”
屋里已经点了灯,光线通明,有些刺眼,王老夫人拿手捏了一眼干涩的眼眶。
这会子上门来的人都走了,面上的疲惫才逐渐显露了出来,起身后也没往榻上躺,下地活动了一下腿脚。
转了两圈,突然出声问,“她人呢?”
这流言蜚语的浪尖口上,陈嬷嬷自然知道她问的是谁,答道,“晌午后,三姑娘去了一趟邢家,回来便如同丢了魂,正关在屋里呢。”
王老夫人似乎并没意外,脸色平静,讽刺地道,“张氏岂是个省油的灯.....”
正说着话,外面又有了动静,隔了一会儿,外屋丫鬟进来禀报,“老夫人,大爷和大夫人来了。”
王家一共有两房,大爷王康,二爷王戎迁。
二房气数短,二爷和二夫人早早归了西,只留了王芸一个后人,相对二房,大房的人丁要兴旺很多。
大爷跟前育有三子三女,除了四姑娘和五少爷是姨娘跟前的,其他几个子女皆为大夫人所出。
当年朝廷要同北国议和,二爷将军的身份,对王家颇有影响,大爷王康本该进户部,最后被刷下来,几年过来,凭借王老夫人的名望和人脉,才替他争取到了龙图阁直学士的职位,虽无掌权,官阶却是从三品,且享超迁官阶的优待,前途摆在那,全凭他自己去争取。
眼下正是进阶的关键时机,这时候两人过来,必也定是为了芸娘和邢家的亲事。
早晚都得面对,王老夫人忍着身上的疲倦,让陈嬷嬷扶着她,又坐回到了软榻上,“叫进来吧。”
外面的雨不小,大爷和大夫人身上都沾了雨水,同王老夫人问完安,两人坐在了旁边的高登上,你看我我看你,相互使眼色,谁也没开口。
推推攘攘一阵,王老夫人看不过去,先出声,“有什么话就说。”
“母亲问你呢。”大爷脸色都变了,瞪了大夫人一样,恨铁不成钢,在屋里她说得一套是一套,到了跟前倒成了哑巴,还指望上他了。
被大爷一瞪,大夫人也只能硬着头发道,“母亲也知道,就芸娘这事,临安如今都传遍了,非说她和裴家世子有......”
“有什么?”王老夫人打断,侧目看了过去,“你信?”
“我......”大夫人一愣,笑容显出了几分尴尬,绞紧手里的帕子也不管了,埋头将想说的都说了,“儿媳信与不信又有什么用,关键是邢家已经信了,今儿邢夫人过来,本是为了芸姐儿亲事,谁知道嘴碎的丫鬟也没看人,一通子说完了,邢夫人听个了正着,且不论传言是真是假,芸娘和邢家的亲事儿怕是已经黄了,儿媳想着,以邢家如今的家世,这门亲事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,再说王邢两家相邻多年,关系一直都交好,若是芸娘不成......”
“许给四姑娘是吧?”大夫人还没说出来,王老夫人先替她说了。
她怕是肠子都悔青了,后悔大姑娘二姑娘许亲太早,不然就给了自己女儿,哪里能便宜得了姨娘。
王邢两家的婚约,毕竟是当年二夫人亲口同邢家定下来,大夫人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,忙替自己解释道,“不是我不心痛芸娘,我也是为了王家考虑,将来王家好了,就算流言是假的,芸娘也还能靠着邢家许个好人户,当然,要是裴家真有心,那咱们芸姐儿,可不就一步登天,说起来,裴家世子还是状元郎呢,咱王家以后......”
“荒唐!”王老夫人一巴掌拍在桌上,眼皮子被气得跳了跳,缓了缓才沉声道,“你以为你王家是什么名门大户出身,还打算许个庶女过去,你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,邢家不是你能高攀得起。”
“母亲,莫气坏了身子。”大爷赶紧起身,回头斥责了大夫人一句,“早就同你说了,别打这主意,你就是不听
......”
“行了,你也死了这份心,有多大本事干多大事,要想得功名,就凭自己去争,邢风进翰林院两年,你可曾听说,他给过谁面子,一大把年纪了,别让一群小辈看轻,权小,尚还能有一口饭吃,路走歪了,当心哪天丢了自己小命。”
老夫人一席话,半点面子都没给,大爷脸色顿时也挂不住。
“都回去吧,芸娘的事情,不必你们操心,管好自个儿,少去想那些歪门子邪道。”王老夫人心烦,懒得再看两人。
“母亲教训得是,您先歇息,孩儿就不打扰了。”心思被戳破,羞愧难当,大爷恨不得立马走人,也不管大夫人,一人先匆匆地走了出去。
大夫人哪里还敢再留,赶紧跟上。
门合上,屋内又恢复了安静。
陈嬷嬷上前替老夫人顺了一下背心,劝道,“大爷大夫人也是一时心急,老夫人别气了,身子骨要紧。”
王老夫人摇了一下头,满脸失望,“我王家历经两代不倒,多少风雨都挺过来了,如今气数怕是真要到头了。”
就那两蠢货,心眼子一箩筐,奈何脑子不够使,被张氏摆了一道,至今还被蒙在鼓里,以为芸娘成不了,她家四姑娘就能成了?
还能蠢到自己差使丫鬟,爆了自己的把柄,送给邢家这么个十全十美的全退之法。
也不想想,邢家这么多年没来说亲,偏偏就赶在这时候过来,她张氏能不知道外面的风言风语?自己不好张嘴,那蠢货倒是替她说了。
文不能文,武不能武。
可要说他笨,关键时候,使起小聪明来,又无人能及,但凡他当年能提得起枪杆子,去战场的也不是老二。
“明儿你去同芸娘放个话,后日一早让她去乡下的庄子呆着,至于什么时候回来,告诉她,不清楚。”
陈嬷嬷一愣,“老夫人......”
王老夫人眼睛一闭,没答话。
陈嬷嬷斗胆说了一句公道话,“以芸娘的性子,怎可能同裴家世子有瓜葛,也不知哪里来的这些胡编乱造,连媒人都上门了。”
老夫人丝毫没动容,“就看她自己罢。”旁人替她做出来的决定,是逼迫,得记一辈子,唯有自己选择,方不会留遗憾。
陈嬷嬷还是不放心,“老夫人......当真不管芸娘了?”
“桃李犹解嫁东风,儿孙自有儿孙福。”既然有人给她送上门来,她何不就乘了这股东风。
急什么。
—
夜幕雨雾下,一辆马车徐徐驶向大内,从南侧宫门进,一路经过九道关卡,最后停在了勤政殿门前。
内侍公公王恩立在门槛处,远远见到雨雾中亮起了一抹忽明忽暗的灯火,转身便进里屋禀报,“陛下,裴大人来了。”
雨线密实,有伞也遮不住,下了马车后肩头上沾了些雨水,裴安接过门口公公手里的浮尘,将身上的水珠拂干净了方才入内。
屋外雨天黑地,殿内一片灯火通明,皇上仅身着一件寝衣,披头散发,正坐在蒲团上看折子。
裴安上前跪安,“臣参见陛下。”
“来了,快坐。”皇上冲他熟络地扬手,指了对面的位子。
裴安刚落座,皇上便将跟前的一摞折子推了过去,“瞧吧,都是骂朕的,说朕不作为,是个只会上贡的懦夫,朕这大晚上的睡不著,心烦啊,只能找裴大人过来说一会儿话。”
裴安瞧了一眼,也没去翻,答道,“皇上治国有道,所谋所略皆以百姓为上,平常愚昧之人,岂能明白陛下苦心。”
“可他们不懂也就罢了。”皇上手指点了点最面上那本暗绯色奏折,一字一句咬重道,“他是秦阁老啊,朕曾经的恩师,我南国一代大儒,他居然也来弹劾朕,你认为朕该如何处置。”
裴安神色微顿,随后没有半点犹豫拿起了折子。
皇上也不催他,等着他慢慢看完。
裴安翻完后,神色并无多大波动,平静地道,“禀陛下,这折子中所述的陈词,倒是同臣前些日子在建康处理的一桩叛逆案有相似之处,陛下不必忧心,待臣先查明白。”
皇上闻言,神色大松,“朕就知道裴卿有办法。”
裴安拱手垂目,“替陛下分忧,是臣之职责。”
皇上笑了两声,转头让王恩备酒盏,“朕身居高位,身边人不是敬便是怕,要么想着法子给朕使绊子,朕还从未遇到过裴卿这般能懂朕心意之人,要不是你人在建康,朕早就想同你喝几杯了。”
“承蒙陛下厚爱。”
夜色渐深,酒过三巡,皇上聊着聊着,突然道,“听说裴卿同王家三娘子定了情?”
裴安神色微顿。
“临安城内都传得沸沸扬扬了,你也别怪朕能知道。”皇上看来他一眼,笑道,“前些日子,朕听明阳哭哭啼啼,说邢风和王家三娘子有婚约,朕上回刚好遇到了他,随口问了一句,他又说没这回事,朕还觉得纳闷,如今倒是明白了,明阳只怕是听错了消息,同王家三娘子有情的原是裴卿。”
“臣......”
“早闻王家三娘子长得极为貌美,自古才子配美人,朕倒是觉得裴卿眼光不错。
”
第十四章
裴安端详着那块玉佩时,王芸已将他给的白玉挂回了腰间,裴安余光瞥见,随后也把手里的绿色玉佩拴上了腰带。
同样的位置,两人不过是换了一块儿玉,都没觉得有何不妥。
裴安继续添着柴火。
火势越来越旺,王芸埋头烤起了鞋袜,腿脚虽恢复了知觉,但依旧僵硬,碍有裴安在,她不便脱鞋袜,微微翘起鞋尖,将鞋底对着火光。
很快一双脚再次冒出了腾腾热气,湿气贴在皮肤上,黏糊糊的很难受,王芸动了动脚趾,整个脚背不由拱了起来。
火势太大,烤在人身上有些发烫,裴安没再添柴,身子往后一移,视线正好扫到了她的双脚上。
这一场雨,天黑时便开始落,她从临安过来,双脚估计在雨水里泡了几个时辰,又蹲了那半天,八成已经肿了。
裴安出声道,“没人在,你脱了再烤。”
王芸茫然抬起。
待反应过来,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后,愈发茫然,他,他不是人吗.......
对面的裴安却是一脸坦然,平静的神色同适才他抱她时一样,没有半点别扭,在他眼里,似乎不存在男女之防。
仿佛想多了的人,只有她。
她自认为不是扭捏的人,加之实在难受得紧,但要她这么大刺刺地在他跟前脱鞋,她办不到,想了想,还是询问道,“那你,你能不看吗?”
她没法不将他当个人。
裴安抬眸,红火的焰光照在她脸上,晕出了层层绯红,羞涩之意不难看出,倒是他忽略了,当下绅士地侧过身。
王芸这才弯身去脱绣鞋,长袜褪下后,裹在里面的一只脚露了出来,早已被水泡得发胀。
脚趾头苍白又皱巴。
王芸心头一跳,慌忙用裙摆盖住,这会子倒不是怕被对方瞧见,而是怕被看出了她的丑相。
匆匆瞥了他一眼,见他侧着身并没往这边瞧,慌忙褪去了另一只,将鞋袜放到了边上烤着,回头又将双脚藏在了裙摆底下,隔了几层薄纱,彻底瞧不见了,这才放了心。
光着脚再烤火,舒服许多。
热量一点一点地从脚底传上来,血液渐渐顺畅,膝盖、袖口也相继冒出了热气,望着袅袅青烟,王芸的脑子也跟着一道腾云驾雾。
关久了的鸟儿,一飞出来什么都新鲜,纵然是前一刻才面临了一场生死,也没忍住好奇,目光不由探向了对面的人。
因避嫌,裴安侧过去大半个身子,这回连个侧面也瞧不见,看不清他是什么神色。
但她能感觉到,从一开始,他好像一点都不紧张。
她遇上了那么一个刺客,魂儿都险些吓飞了,虽不知道今夜外面到底来了多少人取他性命,但听阵势,来得人肯定不少。
王芸突然想了起来,问道,“外面的人都走了吗。”
“嗯。”
“哦......”
因她这一声完全没必要的搭腔,裴安侧回了身,视线没往她脚上看,只看向了她的脸。
圆溜溜的一双眼睛,全然不见适才的惧怕,瞳仁清澈,映出两簇跳跃的火焰,炯炯有神。
比起那日在塔庙里瞧见的,倒多了几分灵气。
裴安主动问她,“怎么了。”
王芸原本没打算开口了,被他一问了,又找不出旁的话来填上,只能问出来,“你,不怕吗。”
那么多人要追杀他。
许是没料到她会问这个,裴安神色微微一顿,随后唇角轻扬,漆黑眸底露出一丝隐隐的自嘲,语气却极为张扬,“该怕的人不是我。”
王芸被他噎住。
分明很狂妄的一句话,可也不知为何,她也觉得确实是这么个道理。
也对,自古以为‘奸臣’好像都尤其命长......
王芸生怕自己说错话,彻底闭了嘴。
见她没什么疑问了,裴安重新侧过身,陪着她烤干了一双鞋袜,才起身,“你先整理,我去外面等。”
—
后半夜,外面的雨势越来越小,王芸穿好鞋袜出去,天空只依稀飘着零星细雨,扬起头,偶尔几粒沾在脸上,并不成事。
烤了这一阵火,身上开始发热,出来倒觉得凉爽,时辰太晚了,王芸也没耽搁,从童义手里接过了缰绳,翻身上马。
动作并不灵活,踩上脚踏,跨腿时没跨上,情急之下抓住马鞍才爬了上去,待坐上了马背,一张脸已因窘迫憋得一片绯红。
童义看得一脸呆愣,不敢相信她那一路,是怎么过来的......
裴安目光也跟着闪了一下,脸色倒是平静,将备好的斗笠,从马下递给她,“童义送你到城门。”
王芸点头,接过斗笠戴在了头上,夹紧马肚子前,觉得这么不打招呼走,有些不太礼貌,虽说他很厉害,但还是客套了一句,“你小心点。”说完鬼使神差地又补道,“早些回来。”
声音隔了一层夜色,落入人耳中,格外轻柔,如一片薄薄的轻羽,不经意间,从心底挠过。
许是觉得这样的问候语,太过于陌生,也太稀罕,裴安抬起头,重新探向她。
朦胧夜
色下,见到的便是一道急速冲出去的残影,后仰的半个身子几乎贴在了马背上。
裴安:......
—
没再下雨,比起来时,回去的路快了很多。
天蒙蒙亮,两人便赶到了城门口,童义看着她进了城门,才调转了马头。
王芸顺着街道,一刻都不敢停留,出来时,她凭着一股冲动,什么都来不及去想,如今回来,心头才开始发虚。
但她常年呆在自己的院子里,平日里也没什么人前来,才消失一夜,应该不会被发现......
怀着侥幸,王芸绕到了邢家的后门,怕动静声太大,王芸没再跑了,慢慢地走在了巷子上。
她头上戴着斗笠,并没有注意前方,到了跟前,才见对面院墙下,站着一人,正撑伞立在了那。
天空依旧飘着牛毛细雨。
那人似是早就知道她会从此经过,手里的伞往后一仰,露出了一张温润的面孔,眼底的担忧已溢出了瞳孔。
邢风。
王芸一愣,不明白他怎么在这。
邢风看着马背上的人,打探了许久,才轻轻笑了一下,“确实会骑马。”
两人曾经隔着院子聊过这事,王芸吹嘘自己即便被关,也还会骑马,不会忘,等以后出来了,她骑给他看。
他道,“好,我等你。”
王芸自然也记得,笑着点了一下头。
自那日王芸找上门,邢风将玉佩还给她后,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,也没再隔着院墙说过话。
悔婚当日,王芸确实有些想不明白,但后来事情太多,她一心只顾着为自个儿谋划前程,没功夫去伤怀。
如今再见,心里已无半点埋怨,婚姻乃人生大事关乎甚多,他也没有责任一定要娶自己。
从马背上下来后,王芸从容地唤了他一声,“邢公子。”
邢风打量着她的一身狼狈,握住伞柄的手,不动声色地捏紧,也没问她去了哪儿,只轻声同她道,“老夫人已经知道了,你仔细些。”
当初她深陷谣言,却被自己悔婚,绝望之时,她凭着自己的本事谋前程,他没有任何资格去拦着。
但心头终究还是放心不下,守在了这儿,等着她回来。
对面府上一夜没有熄灯,亮到了早上,必定已知道了她出府的消息。
这些年,王芸内心对王老夫人的惧怕,邢风一清二楚,自己不知该找个什么理由来等,便就当作他是来替她通风报信的吧。
此时虽于她而言,并没有多大的用处。
原本王芸还存了侥幸,听了此话,彻底没了。不过本也没抱多大希望,旁的还好,她骑的是王家二公子的马。
她能出去,便是在两者的权衡之下,才选择了这条路,是以,也想好了结果,大不了再禁足两月,将她关到成亲。
比起五年,两个月算不得什么。
“谢谢。”王芸对邢风道了谢,不管怎样,谢谢他来提前告诉她。
后面还有一堆烂摊子等着她,她没心思再停留,对邢风点了一下头后,牵着马从他身旁走过,去了西角门。
昨夜一场暴雨,溅起来的泥水沾在裙摆上,此时已被染成了斑点痕迹。
邢风慢慢回头。
身边骏马衬得她身形愈发瘦弱娇小,晨风吹过,她裙摆翩翩,一截楚楚纤腰,盈盈一握,俨然一深闺女子。
然而此时朝暮下,那道孤寂的身影行在雨中,反倒升出了一股宁折不屈的坚韧。
三年前,当她爬上围墙,准备往下跳时,他便知道,她一点都不懦弱。
她比她自己想象的还要坚强。
他同她隔着一堵墙说了三年的话,曾不止一回盼着有朝一日,他能光明正大地站在她面前,带着她去看外面的繁华。
终于熬到了这一天,两人却并没见上几回。
第一次是她放出来的第一日,她高兴地跑来与他相见,他陪她立在小巷子里,看着她脸上的雀跃,笑着同她贺喜。
第二次,是他去建康,她来送他,走之前,他邀请她等他回来,去他院子里看梨花。
他知道她喜欢梨花,早早便种了满院子的梨树,今年枝头开得格外茂盛,可到底还是没有抵过一场风雨,已叶零花落。
第三次,他将玉佩还给了自己。
如今,这是第四回。
消瘦的背影越行越远,犹如她此人,正在慢慢地走出他的人生,诗中之句道:怨公子兮怅忘归,君思我兮不得闲。
他答应过等她,对她说的那些话,他都记得,但没做到。
对不起,宁宁......
邢风捏住手中伞柄,五指骨节欲要将其折断一般,心绞之际,脑海里再次闪过了母亲的泪脸,“你忘了怎么答应你爹的?你要逼死娘是不是......”
—
有邢风的通报在前,王芸心里已经有了准备。
然而一进去,看到对面整齐地站了一排人时,心头还是跳了跳。
大伯和大伯母立在中间,边上是大公子、二公子,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的身上,来回打探。
王芸自知理亏,松开了马匹的缰绳,一声不吭。
大夫人死死地盯着她,语气极不客气,“我还就真没想过,将来能让我王家颜面扫地的人,会是咱们被关了五年的三姑娘。”
“母亲......”边上的二公子上前打了圆场,“人回来就行了,哪有你说得那么严重。”说完,上前几步走到王芸身旁,关心地问道,“三妹妹,你还好不?路上阿俊有没有为难你?”
‘阿俊’是他给马儿取的名字。
不问自取,是她失礼在先,王芸对二公子抱歉地一笑,随后摇头,“没有。”挺温顺。
“倒没想到,你还会骑马......”
“你给我过来!”眼见二公子要和她聊了起来,大夫人气得脸色发青,吼了一声二公子后,再次看向王芸,脸色愈发阴沉,语气尖酸刻薄,“我知道,你如今许了个三品大官,身份了不起了,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,可你一日没出王家的门,便还是我王家的姑娘,你可曾想过,我王家其他几个姑娘的处境,她们不嫁人了?她四妹妹就不许亲了?”
是两年前的状元郎。
能被圣上钦点为状元的人, 除了文采斐然之外, 长相必须得出众, 王芸被关了多少年禁闭, 青玉也跟着陪了多少年, 并没有见过当年裴世子的风光。
听二娘子院子里的秋铃说, 两年前二娘子和四娘子还曾图热闹, 去过街上,亲眼见过。
“临安第一美男。”青玉复述了秋铃的话。
单从样貌而论,和她家小姐确实挺配, 为人嘛......且不论他那一扶对小姐造成的严重后果, 但他能在人危急时刻伸出援手, 人品肯定也不差。
是个好人。
可他是不是个好人,也解决不了小姐如今面临的困境, 两个人本就不相识, 谣言传得再厉害,也不是真的,邢家的亲事被搅黄了,裴家也不会为了她家小姐的名誉, 上门来提亲。
一个下午过去, 主仆二人坐在小院子里, 谁也提不起精神。
—
天色临近黄昏,歇停了半日的雨点又大了起来,陈嬷嬷送走了最后一个婆子,合上门后,回屋去搀扶软榻上的王老夫人,“都坐这阵子了,老夫人躺下歇会儿罢。”
屋里已经点了灯,光线通明,有些刺眼,王老夫人拿手捏了一眼干涩的眼眶。
这会子上门来的人都走了,面上的疲惫才逐渐显露了出来,起身后也没往榻上躺,下地活动了一下腿脚。
转了两圈,突然出声问,“她人呢?”
这流言蜚语的浪尖口上,陈嬷嬷自然知道她问的是谁,答道,“晌午后,三姑娘去了一趟邢家,回来便如同丢了魂,正关在屋里呢。”
王老夫人似乎并没意外,脸色平静,讽刺地道,“张氏岂是个省油的灯.....”
正说着话,外面又有了动静,隔了一会儿,外屋丫鬟进来禀报,“老夫人,大爷和大夫人来了。”
王家一共有两房,大爷王康,二爷王戎迁。
二房气数短,二爷和二夫人早早归了西,只留了王芸一个后人,相对二房,大房的人丁要兴旺很多。
大爷跟前育有三子三女,除了四姑娘和五少爷是姨娘跟前的,其他几个子女皆为大夫人所出。
当年朝廷要同北国议和,二爷将军的身份,对王家颇有影响,大爷王康本该进户部,最后被刷下来,几年过来,凭借王老夫人的名望和人脉,才替他争取到了龙图阁直学士的职位,虽无掌权,官阶却是从三品,且享超迁官阶的优待,前途摆在那,全凭他自己去争取。
眼下正是进阶的关键时机,这时候两人过来,必也定是为了芸娘和邢家的亲事。
早晚都得面对,王老夫人忍着身上的疲倦,让陈嬷嬷扶着她,又坐回到了软榻上,“叫进来吧。”
外面的雨不小,大爷和大夫人身上都沾了雨水,同王老夫人问完安,两人坐在了旁边的高登上,你看我我看你,相互使眼色,谁也没开口。
推推攘攘一阵,王老夫人看不过去,先出声,“有什么话就说。”
“母亲问你呢。”大爷脸色都变了,瞪了大夫人一样,恨铁不成钢,在屋里她说得一套是一套,到了跟前倒成了哑巴,还指望上他了。
被大爷一瞪,大夫人也只能硬着头发道,“母亲也知道,就芸娘这事,临安如今都传遍了,非说她和裴家世子有......”
“有什么?”王老夫人打断,侧目看了过去,“你信?”
“我......”大夫人一愣,笑容显出了几分尴尬,绞紧手里的帕子也不管了,埋头将想说的都说了,“儿媳信与不信又有什么用,关键是邢家已经信了,今儿邢夫人过来,本是为了芸姐儿亲事,谁知道嘴碎的丫鬟也没看人,一通子说完了,邢夫人听个了正着,且不论传言是真是假,芸娘和邢家的亲事儿怕是已经黄了,儿媳想着,以邢家如今的家世,这门亲事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,再说王邢两家相邻多年,关系一直都交好,若是芸娘不成......”
“许给四姑娘是吧?”大夫人还没说出来,王老夫人先替她说了。
她怕是肠子都悔青了,后悔大姑娘二姑娘许亲太早,不然就给了自己女儿,哪里能便宜得了姨娘。
王邢两家的婚约,毕竟是当年二夫人亲口同邢家定下来,大夫人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,忙替自己解释道,“不是我不心痛芸娘,我也是为了王家考虑,将来王家好了,就算流言是假的,芸娘也还能靠着邢家许个好人户,当然,要是裴家真有心,那咱们芸姐儿,可不就一步登天,说起来,裴家世子还是状元郎呢,咱王家以后......”
“荒唐!”王老夫人一巴掌拍在桌上,眼皮子被气得跳了跳,缓了缓才沉声道,“你以为你王家是什么名门大户出身,还打算许个庶女过去,你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,邢家不是你能高攀得起。”
“母亲,莫气坏了身子。”大爷赶紧起身,回头斥责了大夫人一句,“早就同你说了,别打这主意,你就是不听
......”
“行了,你也死了这份心,有多大本事干多大事,要想得功名,就凭自己去争,邢风进翰林院两年,你可曾听说,他给过谁面子,一大把年纪了,别让一群小辈看轻,权小,尚还能有一口饭吃,路走歪了,当心哪天丢了自己小命。”
老夫人一席话,半点面子都没给,大爷脸色顿时也挂不住。
“都回去吧,芸娘的事情,不必你们操心,管好自个儿,少去想那些歪门子邪道。”王老夫人心烦,懒得再看两人。
“母亲教训得是,您先歇息,孩儿就不打扰了。”心思被戳破,羞愧难当,大爷恨不得立马走人,也不管大夫人,一人先匆匆地走了出去。
大夫人哪里还敢再留,赶紧跟上。
门合上,屋内又恢复了安静。
陈嬷嬷上前替老夫人顺了一下背心,劝道,“大爷大夫人也是一时心急,老夫人别气了,身子骨要紧。”
王老夫人摇了一下头,满脸失望,“我王家历经两代不倒,多少风雨都挺过来了,如今气数怕是真要到头了。”
就那两蠢货,心眼子一箩筐,奈何脑子不够使,被张氏摆了一道,至今还被蒙在鼓里,以为芸娘成不了,她家四姑娘就能成了?
还能蠢到自己差使丫鬟,爆了自己的把柄,送给邢家这么个十全十美的全退之法。
也不想想,邢家这么多年没来说亲,偏偏就赶在这时候过来,她张氏能不知道外面的风言风语?自己不好张嘴,那蠢货倒是替她说了。
文不能文,武不能武。
可要说他笨,关键时候,使起小聪明来,又无人能及,但凡他当年能提得起枪杆子,去战场的也不是老二。
“明儿你去同芸娘放个话,后日一早让她去乡下的庄子呆着,至于什么时候回来,告诉她,不清楚。”
陈嬷嬷一愣,“老夫人......”
王老夫人眼睛一闭,没答话。
陈嬷嬷斗胆说了一句公道话,“以芸娘的性子,怎可能同裴家世子有瓜葛,也不知哪里来的这些胡编乱造,连媒人都上门了。”
老夫人丝毫没动容,“就看她自己罢。”旁人替她做出来的决定,是逼迫,得记一辈子,唯有自己选择,方不会留遗憾。
陈嬷嬷还是不放心,“老夫人......当真不管芸娘了?”
“桃李犹解嫁东风,儿孙自有儿孙福。”既然有人给她送上门来,她何不就乘了这股东风。
急什么。
—
夜幕雨雾下,一辆马车徐徐驶向大内,从南侧宫门进,一路经过九道关卡,最后停在了勤政殿门前。
内侍公公王恩立在门槛处,远远见到雨雾中亮起了一抹忽明忽暗的灯火,转身便进里屋禀报,“陛下,裴大人来了。”
雨线密实,有伞也遮不住,下了马车后肩头上沾了些雨水,裴安接过门口公公手里的浮尘,将身上的水珠拂干净了方才入内。
屋外雨天黑地,殿内一片灯火通明,皇上仅身着一件寝衣,披头散发,正坐在蒲团上看折子。
裴安上前跪安,“臣参见陛下。”
“来了,快坐。”皇上冲他熟络地扬手,指了对面的位子。
裴安刚落座,皇上便将跟前的一摞折子推了过去,“瞧吧,都是骂朕的,说朕不作为,是个只会上贡的懦夫,朕这大晚上的睡不著,心烦啊,只能找裴大人过来说一会儿话。”
裴安瞧了一眼,也没去翻,答道,“皇上治国有道,所谋所略皆以百姓为上,平常愚昧之人,岂能明白陛下苦心。”
“可他们不懂也就罢了。”皇上手指点了点最面上那本暗绯色奏折,一字一句咬重道,“他是秦阁老啊,朕曾经的恩师,我南国一代大儒,他居然也来弹劾朕,你认为朕该如何处置。”
裴安神色微顿,随后没有半点犹豫拿起了折子。
皇上也不催他,等着他慢慢看完。
裴安翻完后,神色并无多大波动,平静地道,“禀陛下,这折子中所述的陈词,倒是同臣前些日子在建康处理的一桩叛逆案有相似之处,陛下不必忧心,待臣先查明白。”
皇上闻言,神色大松,“朕就知道裴卿有办法。”
裴安拱手垂目,“替陛下分忧,是臣之职责。”
皇上笑了两声,转头让王恩备酒盏,“朕身居高位,身边人不是敬便是怕,要么想着法子给朕使绊子,朕还从未遇到过裴卿这般能懂朕心意之人,要不是你人在建康,朕早就想同你喝几杯了。”
“承蒙陛下厚爱。”
夜色渐深,酒过三巡,皇上聊着聊着,突然道,“听说裴卿同王家三娘子定了情?”
裴安神色微顿。
“临安城内都传得沸沸扬扬了,你也别怪朕能知道。”皇上看来他一眼,笑道,“前些日子,朕听明阳哭哭啼啼,说邢风和王家三娘子有婚约,朕上回刚好遇到了他,随口问了一句,他又说没这回事,朕还觉得纳闷,如今倒是明白了,明阳只怕是听错了消息,同王家三娘子有情的原是裴卿。”
“臣......”
“早闻王家三娘子长得极为貌美,自古才子配美人,朕倒是觉得裴卿眼光不错。
”
第十四章
裴安端详着那块玉佩时,王芸已将他给的白玉挂回了腰间,裴安余光瞥见,随后也把手里的绿色玉佩拴上了腰带。
同样的位置,两人不过是换了一块儿玉,都没觉得有何不妥。
裴安继续添着柴火。
火势越来越旺,王芸埋头烤起了鞋袜,腿脚虽恢复了知觉,但依旧僵硬,碍有裴安在,她不便脱鞋袜,微微翘起鞋尖,将鞋底对着火光。
很快一双脚再次冒出了腾腾热气,湿气贴在皮肤上,黏糊糊的很难受,王芸动了动脚趾,整个脚背不由拱了起来。
火势太大,烤在人身上有些发烫,裴安没再添柴,身子往后一移,视线正好扫到了她的双脚上。
这一场雨,天黑时便开始落,她从临安过来,双脚估计在雨水里泡了几个时辰,又蹲了那半天,八成已经肿了。
裴安出声道,“没人在,你脱了再烤。”
王芸茫然抬起。
待反应过来,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后,愈发茫然,他,他不是人吗.......
对面的裴安却是一脸坦然,平静的神色同适才他抱她时一样,没有半点别扭,在他眼里,似乎不存在男女之防。
仿佛想多了的人,只有她。
她自认为不是扭捏的人,加之实在难受得紧,但要她这么大刺刺地在他跟前脱鞋,她办不到,想了想,还是询问道,“那你,你能不看吗?”
她没法不将他当个人。
裴安抬眸,红火的焰光照在她脸上,晕出了层层绯红,羞涩之意不难看出,倒是他忽略了,当下绅士地侧过身。
王芸这才弯身去脱绣鞋,长袜褪下后,裹在里面的一只脚露了出来,早已被水泡得发胀。
脚趾头苍白又皱巴。
王芸心头一跳,慌忙用裙摆盖住,这会子倒不是怕被对方瞧见,而是怕被看出了她的丑相。
匆匆瞥了他一眼,见他侧着身并没往这边瞧,慌忙褪去了另一只,将鞋袜放到了边上烤着,回头又将双脚藏在了裙摆底下,隔了几层薄纱,彻底瞧不见了,这才放了心。
光着脚再烤火,舒服许多。
热量一点一点地从脚底传上来,血液渐渐顺畅,膝盖、袖口也相继冒出了热气,望着袅袅青烟,王芸的脑子也跟着一道腾云驾雾。
关久了的鸟儿,一飞出来什么都新鲜,纵然是前一刻才面临了一场生死,也没忍住好奇,目光不由探向了对面的人。
因避嫌,裴安侧过去大半个身子,这回连个侧面也瞧不见,看不清他是什么神色。
但她能感觉到,从一开始,他好像一点都不紧张。
她遇上了那么一个刺客,魂儿都险些吓飞了,虽不知道今夜外面到底来了多少人取他性命,但听阵势,来得人肯定不少。
王芸突然想了起来,问道,“外面的人都走了吗。”
“嗯。”
“哦......”
因她这一声完全没必要的搭腔,裴安侧回了身,视线没往她脚上看,只看向了她的脸。
圆溜溜的一双眼睛,全然不见适才的惧怕,瞳仁清澈,映出两簇跳跃的火焰,炯炯有神。
比起那日在塔庙里瞧见的,倒多了几分灵气。
裴安主动问她,“怎么了。”
王芸原本没打算开口了,被他一问了,又找不出旁的话来填上,只能问出来,“你,不怕吗。”
那么多人要追杀他。
许是没料到她会问这个,裴安神色微微一顿,随后唇角轻扬,漆黑眸底露出一丝隐隐的自嘲,语气却极为张扬,“该怕的人不是我。”
王芸被他噎住。
分明很狂妄的一句话,可也不知为何,她也觉得确实是这么个道理。
也对,自古以为‘奸臣’好像都尤其命长......
王芸生怕自己说错话,彻底闭了嘴。
见她没什么疑问了,裴安重新侧过身,陪着她烤干了一双鞋袜,才起身,“你先整理,我去外面等。”
—
后半夜,外面的雨势越来越小,王芸穿好鞋袜出去,天空只依稀飘着零星细雨,扬起头,偶尔几粒沾在脸上,并不成事。
烤了这一阵火,身上开始发热,出来倒觉得凉爽,时辰太晚了,王芸也没耽搁,从童义手里接过了缰绳,翻身上马。
动作并不灵活,踩上脚踏,跨腿时没跨上,情急之下抓住马鞍才爬了上去,待坐上了马背,一张脸已因窘迫憋得一片绯红。
童义看得一脸呆愣,不敢相信她那一路,是怎么过来的......
裴安目光也跟着闪了一下,脸色倒是平静,将备好的斗笠,从马下递给她,“童义送你到城门。”
王芸点头,接过斗笠戴在了头上,夹紧马肚子前,觉得这么不打招呼走,有些不太礼貌,虽说他很厉害,但还是客套了一句,“你小心点。”说完鬼使神差地又补道,“早些回来。”
声音隔了一层夜色,落入人耳中,格外轻柔,如一片薄薄的轻羽,不经意间,从心底挠过。
许是觉得这样的问候语,太过于陌生,也太稀罕,裴安抬起头,重新探向她。
朦胧夜
色下,见到的便是一道急速冲出去的残影,后仰的半个身子几乎贴在了马背上。
裴安:......
—
没再下雨,比起来时,回去的路快了很多。
天蒙蒙亮,两人便赶到了城门口,童义看着她进了城门,才调转了马头。
王芸顺着街道,一刻都不敢停留,出来时,她凭着一股冲动,什么都来不及去想,如今回来,心头才开始发虚。
但她常年呆在自己的院子里,平日里也没什么人前来,才消失一夜,应该不会被发现......
怀着侥幸,王芸绕到了邢家的后门,怕动静声太大,王芸没再跑了,慢慢地走在了巷子上。
她头上戴着斗笠,并没有注意前方,到了跟前,才见对面院墙下,站着一人,正撑伞立在了那。
天空依旧飘着牛毛细雨。
那人似是早就知道她会从此经过,手里的伞往后一仰,露出了一张温润的面孔,眼底的担忧已溢出了瞳孔。
邢风。
王芸一愣,不明白他怎么在这。
邢风看着马背上的人,打探了许久,才轻轻笑了一下,“确实会骑马。”
两人曾经隔着院子聊过这事,王芸吹嘘自己即便被关,也还会骑马,不会忘,等以后出来了,她骑给他看。
他道,“好,我等你。”
王芸自然也记得,笑着点了一下头。
自那日王芸找上门,邢风将玉佩还给她后,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,也没再隔着院墙说过话。
悔婚当日,王芸确实有些想不明白,但后来事情太多,她一心只顾着为自个儿谋划前程,没功夫去伤怀。
如今再见,心里已无半点埋怨,婚姻乃人生大事关乎甚多,他也没有责任一定要娶自己。
从马背上下来后,王芸从容地唤了他一声,“邢公子。”
邢风打量着她的一身狼狈,握住伞柄的手,不动声色地捏紧,也没问她去了哪儿,只轻声同她道,“老夫人已经知道了,你仔细些。”
当初她深陷谣言,却被自己悔婚,绝望之时,她凭着自己的本事谋前程,他没有任何资格去拦着。
但心头终究还是放心不下,守在了这儿,等着她回来。
对面府上一夜没有熄灯,亮到了早上,必定已知道了她出府的消息。
这些年,王芸内心对王老夫人的惧怕,邢风一清二楚,自己不知该找个什么理由来等,便就当作他是来替她通风报信的吧。
此时虽于她而言,并没有多大的用处。
原本王芸还存了侥幸,听了此话,彻底没了。不过本也没抱多大希望,旁的还好,她骑的是王家二公子的马。
她能出去,便是在两者的权衡之下,才选择了这条路,是以,也想好了结果,大不了再禁足两月,将她关到成亲。
比起五年,两个月算不得什么。
“谢谢。”王芸对邢风道了谢,不管怎样,谢谢他来提前告诉她。
后面还有一堆烂摊子等着她,她没心思再停留,对邢风点了一下头后,牵着马从他身旁走过,去了西角门。
昨夜一场暴雨,溅起来的泥水沾在裙摆上,此时已被染成了斑点痕迹。
邢风慢慢回头。
身边骏马衬得她身形愈发瘦弱娇小,晨风吹过,她裙摆翩翩,一截楚楚纤腰,盈盈一握,俨然一深闺女子。
然而此时朝暮下,那道孤寂的身影行在雨中,反倒升出了一股宁折不屈的坚韧。
三年前,当她爬上围墙,准备往下跳时,他便知道,她一点都不懦弱。
她比她自己想象的还要坚强。
他同她隔着一堵墙说了三年的话,曾不止一回盼着有朝一日,他能光明正大地站在她面前,带着她去看外面的繁华。
终于熬到了这一天,两人却并没见上几回。
第一次是她放出来的第一日,她高兴地跑来与他相见,他陪她立在小巷子里,看着她脸上的雀跃,笑着同她贺喜。
第二次,是他去建康,她来送他,走之前,他邀请她等他回来,去他院子里看梨花。
他知道她喜欢梨花,早早便种了满院子的梨树,今年枝头开得格外茂盛,可到底还是没有抵过一场风雨,已叶零花落。
第三次,他将玉佩还给了自己。
如今,这是第四回。
消瘦的背影越行越远,犹如她此人,正在慢慢地走出他的人生,诗中之句道:怨公子兮怅忘归,君思我兮不得闲。
他答应过等她,对她说的那些话,他都记得,但没做到。
对不起,宁宁......
邢风捏住手中伞柄,五指骨节欲要将其折断一般,心绞之际,脑海里再次闪过了母亲的泪脸,“你忘了怎么答应你爹的?你要逼死娘是不是......”
—
有邢风的通报在前,王芸心里已经有了准备。
然而一进去,看到对面整齐地站了一排人时,心头还是跳了跳。
大伯和大伯母立在中间,边上是大公子、二公子,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的身上,来回打探。
王芸自知理亏,松开了马匹的缰绳,一声不吭。
大夫人死死地盯着她,语气极不客气,“我还就真没想过,将来能让我王家颜面扫地的人,会是咱们被关了五年的三姑娘。”
“母亲......”边上的二公子上前打了圆场,“人回来就行了,哪有你说得那么严重。”说完,上前几步走到王芸身旁,关心地问道,“三妹妹,你还好不?路上阿俊有没有为难你?”
‘阿俊’是他给马儿取的名字。
不问自取,是她失礼在先,王芸对二公子抱歉地一笑,随后摇头,“没有。”挺温顺。
“倒没想到,你还会骑马......”
“你给我过来!”眼见二公子要和她聊了起来,大夫人气得脸色发青,吼了一声二公子后,再次看向王芸,脸色愈发阴沉,语气尖酸刻薄,“我知道,你如今许了个三品大官,身份了不起了,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,可你一日没出王家的门,便还是我王家的姑娘,你可曾想过,我王家其他几个姑娘的处境,她们不嫁人了?她四妹妹就不许亲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