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宵初弦月 作品
第一九0章 午夜凶案
天色尚未破晓,广袤的原野被一层轻纱般的晨雾温柔地覆盖着,万物皆沉浸于一片深邃的宁静之中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,每一次深呼吸都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,令人精神为之一振,似乎连日来的疲惫都随之消散。一行人借着微弱的星光默默前行,尚未踏出两里的路程,李智云的耳畔忽地捕捉到一阵由远及近的嘈杂,宛如暗夜中的不速之音。他转身回望,只见后方火光摇曳,人影绰绰,仿佛有一群怒涛般汹涌而至的追兵,喧嚣与紧迫感瞬间笼罩在心头,令他既惊愕又满心困惑。
那群人转瞬即至,将他们团团围住,火把的光芒将每个人的脸庞映照得阴晴不定。细数之下,对方约有十数人,有的高举火把照亮夜空,有的则紧握棍棒与菜刀,他们的眼神中充斥着难以名状的愤怒与敌意。其中几个人的面孔,李智云依稀记得,正是昨晚投宿客栈中的伙计。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众人面面相觑,一头雾水。李智云保持着冷静,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对方,不解地问道:“诸位为何追赶我们?有什么事吗?”一名伙计瞪圆了眼睛,怒喝道:“你们为何天没亮就偷偷溜走?”李智云闻言,不禁哑然失笑,道:“我等起早赶路,难道有何不妥?”另一伙计却大声叫道:“休要狡辩!你们一定是杀了人,想要畏罪潜逃!”
“杀人?”李智云一听,心中更是莫名其妙,眉头紧锁地反问道:“谁杀了人?”
众人闻言,也是议论纷纷,一时之间,场面更加混乱。就在这时,一位老者从人群中走出来,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与威严。他缓缓开口,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我们客栈的掌柜昨夜被人杀死了,而你们一大早就匆匆离开,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,人就是你们杀的!”李智云一听,心中大惊,一时竟然无言以对。倒是安兴贵反应迅速,连忙辩解道:“你们休要血口喷人!我们并未杀人,此事与我们无关!”李智云也连忙附和道:“是啊,老伯,我们确实未曾杀人,请您一定要相信我们。”
然而,那些伙计却丝毫不肯让步,纷纷指责他们道:“徐伯,别听他们狡辩,人一定是他们杀的!”现场顿时吵嚷起来,争论之声不绝于耳。
老者见状,眉头一皱,转身用力摆了摆手,制止众人的喧哗。待众人安静下来后,他转身对李智云道:“我店掌柜乃是被刀砍死的,你们若说未曾杀人,那便让我们检查一下你们所携带的刀具吧。”
话音刚落,几个年轻伙计便已迫不及待地冲了上来,开始逐一检查侍卫们携带的佩刀。此次出使西凉,为了彰显大唐国威,他们皆佩戴了精工打造的绣春刀,这种刀质量上乘,锋利无比。那些伙计将每人的佩刀摘下,又将刀从刀鞘中拔出来,仔细查看,生怕遗漏一丝线索。
当检查到张正时,一名伙计猛地抽出他的佩刀,只见刀刃之上,竟沾满了斑斑血渍。他吓得惊叫一声,手一松,钢刀“哐当”一声掉落在了地上。这一发现,犹如晴天霹雳,令众人皆是一惊。旁边的伙计连忙指着张正,大声叫道:“就是他!是他杀了掌柜!”其他的伙计也纷纷附和,指责之声不绝于耳。
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张正的脸上,惊讶、疑惑、紧张交织于空气之中,李智云的眉头也紧锁成峰。张正则面露无辜,眼中满是惊恐与不解。他大声辩解道:“不!不是我!我没有杀人!”然而,他的辩解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,在这铁证如山面前,似乎根本无人相信。
此刻,老者望着李智云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你看,证据确凿,就是这个大个子杀了我店掌柜。”李智云心中虽惊,但迅速地镇定下来。他稍微理了一下头绪后,坚决地为张正辩护道:“老伯,我以人格担保,他绝不会杀人!”
然而,旁边的一名伙计却插嘴道:“徐伯,我想起来了,昨天这个大个子跟掌柜的发生了争吵,他一定是怀恨在心,所以才杀了掌柜。”安兴贵闻言,忍不住嘲讽道:“几句口角便能杀人?这未免也太荒谬了吧?”
老者脸色阴沉,语气坚决地说道:“无论如何,此事必须报官。你们不能离开,必须跟我们回店里。”事已至此,李智云也别无他法。他转念一想,回店里也好,倒可以探个究竟。于是,他点了点头,同意了老者的要求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张正早已被那些伙计团团围住,两名伙计正欲押他回去。张正奋力挣脱,大声喊道:“别抓我!我自己会走!”老者走上前来,严厉地叮嘱道:“看好他,别让他跑了!”
随着这一行人缓缓地踏上归途,夜色中的谜团似乎正缓缓揭开它的一角,而真相,正隐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,等待着他们的探寻。
众人返回客栈之时,天边已泛起晨曦,万物似乎都在这第一缕阳光下悠然苏醒。李智云留意到后院的一角,有一间屋舍的前面人头攒动,聚焦了许多看热闹的人。人们或交头接耳,或指指点点,喧嚣之声不绝于耳。他连忙走了过去,灵巧地从人缝中挤进了屋子,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头一凛,只见掌柜直挺挺地仰卧在床上,脖颈处的伤口如同狰狞的裂口,触目惊心。血泊肆意地蔓延着,从床上到地面,每一寸空间都充斥着刺鼻的血腥气息,几乎令人窒息。
李智云皱了皱眉头,强忍着不适,捏住鼻尖缓缓地走到床边,仔细一瞧。掌柜的双眸圆睁,已经失去了生命的灵动,宛如死鱼之眼,却仍残留着一抹难以名状的惊愕与恐惧,仿佛在诉说着对那致命一击的猝不及防。李智云心中暗自叹息,又仔细地在屋内搜寻了一番,却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,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,退出了房间。
门外,几个人正蹲在地上,双手捂着嘴,不停地呕吐着,那模样显得极为痛苦。李智云见状,胃里也不由得一阵翻腾,酸水直往上涌。他连忙转身,快步走到风口处,深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,这才稍稍平复了下来。
日上三竿之时,官道上出现了一群身着公服之人,为首者正是乐蟠县令。县令一到,立即下令封锁现场,严禁任何人靠近。
快到正午时分,李智云欲见县令,遂遣侍卫前往相请。不多时,侍卫领着一人走了过来。那人年约五旬,消瘦的脸庞上留着一缕斑白的胡须,官服宽松地挂在他身上,显得有些不合身。两人走近,侍卫指着李智云介绍道:“这位便是楚王殿下。”
那官员连忙急步上前,恭敬地行礼道:“乐蟠县令吴人杰,拜见楚王殿下。”李智云微微一笑,还礼道:“吴县令免礼。不知吴县令可曾察看过现场?”吴人杰没有说话,只是点了点头,神色凝重。
李智云见状,继续问道:“那吴县令打算如何处理此事呢?”吴人杰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楚王殿下,下官斗胆问一句,您怎么会在此地出现?”旁边的侍卫一听,顿时怒目圆睁,喝道:“放肆!你怎敢如此跟王爷说话?”
李智云摆了摆手,制止了侍卫的呵斥。他目光温和地看向吴人杰,道:“本王身负皇命,出使西凉。昨日傍晚途径此地,便在这家客栈住了一宿,不料竟遭遇此等不幸之事。”吴人杰闻言,微微点头,随即话锋一转道:“王爷,店中伙计指控您的随从为凶手,因此,嫌犯我必须带回去。”
李智云闻言,连忙辩解道:“吴县令,本王以人格担保,此事绝非他所为!”吴人杰一听,拱手道:“王爷,人命关天,下官不敢有丝毫懈怠。既然在下官的治下发生了命案,自当将一干人等带回县衙,升堂问案。此乃下官职责所在,还望王爷谅解。”
见对方态度坚决,李智云一时之间竟也无言以对。他心中暗自思量,吴县令所言亦不无道理。既然发生了凶杀案,总得有个交代,升堂问案自是理所当然。于是,他点了点头,沉声道:“好吧,本王便随你一同前往县衙,看你究竟如何审理此案。”
李智云率领一众侍卫,跟随着县令吴人杰,来到了乐蟠县城。这座县城规模虽然不大,却也透着一股古朴而沉静的气息。城内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,虽经年累月显得有些老旧,但这份斑驳之中蕴含着历史的深邃,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,细细品味这份独特的韵味。街道之上,车马稀疏,行人更是寥寥无几。偶尔一阵风吹过,卷起几片落叶,在空中旋转、飘落,为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一抹动态的诗意,也让人感受到一丝季节更迭带来的萧瑟。
那群人转瞬即至,将他们团团围住,火把的光芒将每个人的脸庞映照得阴晴不定。细数之下,对方约有十数人,有的高举火把照亮夜空,有的则紧握棍棒与菜刀,他们的眼神中充斥着难以名状的愤怒与敌意。其中几个人的面孔,李智云依稀记得,正是昨晚投宿客栈中的伙计。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众人面面相觑,一头雾水。李智云保持着冷静,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对方,不解地问道:“诸位为何追赶我们?有什么事吗?”一名伙计瞪圆了眼睛,怒喝道:“你们为何天没亮就偷偷溜走?”李智云闻言,不禁哑然失笑,道:“我等起早赶路,难道有何不妥?”另一伙计却大声叫道:“休要狡辩!你们一定是杀了人,想要畏罪潜逃!”
“杀人?”李智云一听,心中更是莫名其妙,眉头紧锁地反问道:“谁杀了人?”
众人闻言,也是议论纷纷,一时之间,场面更加混乱。就在这时,一位老者从人群中走出来,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与威严。他缓缓开口,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我们客栈的掌柜昨夜被人杀死了,而你们一大早就匆匆离开,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,人就是你们杀的!”李智云一听,心中大惊,一时竟然无言以对。倒是安兴贵反应迅速,连忙辩解道:“你们休要血口喷人!我们并未杀人,此事与我们无关!”李智云也连忙附和道:“是啊,老伯,我们确实未曾杀人,请您一定要相信我们。”
然而,那些伙计却丝毫不肯让步,纷纷指责他们道:“徐伯,别听他们狡辩,人一定是他们杀的!”现场顿时吵嚷起来,争论之声不绝于耳。
老者见状,眉头一皱,转身用力摆了摆手,制止众人的喧哗。待众人安静下来后,他转身对李智云道:“我店掌柜乃是被刀砍死的,你们若说未曾杀人,那便让我们检查一下你们所携带的刀具吧。”
话音刚落,几个年轻伙计便已迫不及待地冲了上来,开始逐一检查侍卫们携带的佩刀。此次出使西凉,为了彰显大唐国威,他们皆佩戴了精工打造的绣春刀,这种刀质量上乘,锋利无比。那些伙计将每人的佩刀摘下,又将刀从刀鞘中拔出来,仔细查看,生怕遗漏一丝线索。
当检查到张正时,一名伙计猛地抽出他的佩刀,只见刀刃之上,竟沾满了斑斑血渍。他吓得惊叫一声,手一松,钢刀“哐当”一声掉落在了地上。这一发现,犹如晴天霹雳,令众人皆是一惊。旁边的伙计连忙指着张正,大声叫道:“就是他!是他杀了掌柜!”其他的伙计也纷纷附和,指责之声不绝于耳。
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张正的脸上,惊讶、疑惑、紧张交织于空气之中,李智云的眉头也紧锁成峰。张正则面露无辜,眼中满是惊恐与不解。他大声辩解道:“不!不是我!我没有杀人!”然而,他的辩解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,在这铁证如山面前,似乎根本无人相信。
此刻,老者望着李智云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你看,证据确凿,就是这个大个子杀了我店掌柜。”李智云心中虽惊,但迅速地镇定下来。他稍微理了一下头绪后,坚决地为张正辩护道:“老伯,我以人格担保,他绝不会杀人!”
然而,旁边的一名伙计却插嘴道:“徐伯,我想起来了,昨天这个大个子跟掌柜的发生了争吵,他一定是怀恨在心,所以才杀了掌柜。”安兴贵闻言,忍不住嘲讽道:“几句口角便能杀人?这未免也太荒谬了吧?”
老者脸色阴沉,语气坚决地说道:“无论如何,此事必须报官。你们不能离开,必须跟我们回店里。”事已至此,李智云也别无他法。他转念一想,回店里也好,倒可以探个究竟。于是,他点了点头,同意了老者的要求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张正早已被那些伙计团团围住,两名伙计正欲押他回去。张正奋力挣脱,大声喊道:“别抓我!我自己会走!”老者走上前来,严厉地叮嘱道:“看好他,别让他跑了!”
随着这一行人缓缓地踏上归途,夜色中的谜团似乎正缓缓揭开它的一角,而真相,正隐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,等待着他们的探寻。
众人返回客栈之时,天边已泛起晨曦,万物似乎都在这第一缕阳光下悠然苏醒。李智云留意到后院的一角,有一间屋舍的前面人头攒动,聚焦了许多看热闹的人。人们或交头接耳,或指指点点,喧嚣之声不绝于耳。他连忙走了过去,灵巧地从人缝中挤进了屋子,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头一凛,只见掌柜直挺挺地仰卧在床上,脖颈处的伤口如同狰狞的裂口,触目惊心。血泊肆意地蔓延着,从床上到地面,每一寸空间都充斥着刺鼻的血腥气息,几乎令人窒息。
李智云皱了皱眉头,强忍着不适,捏住鼻尖缓缓地走到床边,仔细一瞧。掌柜的双眸圆睁,已经失去了生命的灵动,宛如死鱼之眼,却仍残留着一抹难以名状的惊愕与恐惧,仿佛在诉说着对那致命一击的猝不及防。李智云心中暗自叹息,又仔细地在屋内搜寻了一番,却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,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,退出了房间。
门外,几个人正蹲在地上,双手捂着嘴,不停地呕吐着,那模样显得极为痛苦。李智云见状,胃里也不由得一阵翻腾,酸水直往上涌。他连忙转身,快步走到风口处,深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,这才稍稍平复了下来。
日上三竿之时,官道上出现了一群身着公服之人,为首者正是乐蟠县令。县令一到,立即下令封锁现场,严禁任何人靠近。
快到正午时分,李智云欲见县令,遂遣侍卫前往相请。不多时,侍卫领着一人走了过来。那人年约五旬,消瘦的脸庞上留着一缕斑白的胡须,官服宽松地挂在他身上,显得有些不合身。两人走近,侍卫指着李智云介绍道:“这位便是楚王殿下。”
那官员连忙急步上前,恭敬地行礼道:“乐蟠县令吴人杰,拜见楚王殿下。”李智云微微一笑,还礼道:“吴县令免礼。不知吴县令可曾察看过现场?”吴人杰没有说话,只是点了点头,神色凝重。
李智云见状,继续问道:“那吴县令打算如何处理此事呢?”吴人杰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:“楚王殿下,下官斗胆问一句,您怎么会在此地出现?”旁边的侍卫一听,顿时怒目圆睁,喝道:“放肆!你怎敢如此跟王爷说话?”
李智云摆了摆手,制止了侍卫的呵斥。他目光温和地看向吴人杰,道:“本王身负皇命,出使西凉。昨日傍晚途径此地,便在这家客栈住了一宿,不料竟遭遇此等不幸之事。”吴人杰闻言,微微点头,随即话锋一转道:“王爷,店中伙计指控您的随从为凶手,因此,嫌犯我必须带回去。”
李智云闻言,连忙辩解道:“吴县令,本王以人格担保,此事绝非他所为!”吴人杰一听,拱手道:“王爷,人命关天,下官不敢有丝毫懈怠。既然在下官的治下发生了命案,自当将一干人等带回县衙,升堂问案。此乃下官职责所在,还望王爷谅解。”
见对方态度坚决,李智云一时之间竟也无言以对。他心中暗自思量,吴县令所言亦不无道理。既然发生了凶杀案,总得有个交代,升堂问案自是理所当然。于是,他点了点头,沉声道:“好吧,本王便随你一同前往县衙,看你究竟如何审理此案。”
李智云率领一众侍卫,跟随着县令吴人杰,来到了乐蟠县城。这座县城规模虽然不大,却也透着一股古朴而沉静的气息。城内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,虽经年累月显得有些老旧,但这份斑驳之中蕴含着历史的深邃,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,细细品味这份独特的韵味。街道之上,车马稀疏,行人更是寥寥无几。偶尔一阵风吹过,卷起几片落叶,在空中旋转、飘落,为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一抹动态的诗意,也让人感受到一丝季节更迭带来的萧瑟。